400-137-9168
400-137-9168
时间:2023-10-20 00:29:37
yb体育“要有政府部门牵头建立老年人监护登记管理制度,对监护关系进行统一登记管理,培育和发展专业监护服务组织和监护监督服务组织。对部分特殊困难老年人,要由民政部门、司法部门、有关组织等提供监护监督,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经施行十年。十年来,随着传统家庭模式、生活方式的变迁,老年人在健康养老、财产处分、情感慰藉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跟老年人权益相关的新案例和新问题不断出现。
如果老人患了病,需要做手术的话谁来签字?如果老人昏迷了,他的财产怎么处置?如果老人失去记忆,日常照料要用什么方式?这些问题,摆在了越来越多的老人面前。
上海市的张勋(化名)是一名失智老人,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女,父母过世后其大哥成为了他的监护人。
不久前大哥也过世了,张勋被依法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张勋的侄子和妹妹前来法院,均请求变更为张勋的监护人。
两位在法庭上为监护权争执起来,张勋的妹妹质疑侄子作为监护人的动机是为了争夺张勋的房产,表示自己想做张勋的监护人,把张勋房产变卖后收入可以用于养老院的开支。
在养老院里,法官见到了穿戴整洁的张勋,他并不能回答法官的问题,只是一直冲着她笑,看得出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很好,更换养老院显然并不利于维持他的生活稳定。
法官又询问了养老院的护工,得知张勋养老院的费用是侄子承担的,平时妹妹和侄子都会来探望他。
最终,从维护张勋生活稳定和有利角度出发,法官判决张勋的侄子和妹妹共同担任其监护人,两人相互监督,相互配合yb体育。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发布涉老民事案件审判白皮书显示,自2018年以来,尤其民法典实施以来,直接诉讼指定监护案件数量增多。
同时,失能老人的监护问题也出现在了今年最高法发布的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中。
其中,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严某有3名子女,3人都愿意担任老人的监护人,且认为其他子女在监护方面存在不利因素,互相争执不下,起诉申请由法院指定监护人。
“该案中,人民法院考虑最便利履行监护职责等情况,判决指定其中一名子女担任监护人。同时,要求其每月定期向其他子女公示财产管理及监护情况,对监护人监督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最高法民一庭二级高级法官说,法院既引导监护人自觉履行监护职责,让失智、失能老年人感受到家庭温暖,也为在家庭内部如何对监护人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提供指导。
“民法典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意定监护制度。这个制度对老年人尤其是担心随着年纪增长、身体机能衰退可能导致失能、失智的老年人非常贴心和友好。”介绍。
意定监护,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yb体育。
表示,意定监护满足了老年人“我的监护我做主”的愿望,体现了对人的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充分尊重。
老年人可以在身体尚康健、神志尚清晰时与自己最信任的人提前签订意定监护协议。“受委托的可以是其亲属、朋友、同事,还可以是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组织,通过意定监护对自己失能、失智后的生活提前作出安排,解除后顾之忧”。
“签订意定监护协议时,可以考虑参照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在确定意定监护人的同时,约定由其他人对该监护人进行监督,充分保障老年人得到全面照护。”提示。
据了解,国内最早引入“意定监护”概念的是华东政法大学婚姻家事法与妇女权益保护法研究中心主任李霞。2015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时吸收李霞的学术观点,首次为年满六十的老人规定了意定监护制度。
这意味着,只要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确定监护人。如果当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将由事先确定的意定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另外,意定监护优先于法定监护。
“意定监护制度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而设计的,它的核心理念是尊重人的自主决定。比如,有的人没有结婚或者和子女关系不好,他就可以通过意定监护,将自己的晚年托付给其他值得信任的人,监护关系不再受血缘、婚姻关系的约束。”李霞的博士生、江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欣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北京市老龄协会的权益保护服务热线也接到了很多老人在这方面的咨询与求助。北京市老龄协会组建了专业的律师与社工团队,为陷入困境的老人提供权益保护服务,其中就包括帮助他们寻找“意定监护人”。
作为市老龄协会权益保护服务项目负责人,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主任赵越凡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意定监护的实现,能够充分尊重老年人的个人意愿,有利于弥补家庭监护的不足。
但长期与老人接触过程中,赵越凡发现“监护”的相关知晓度很低。“也就停留在‘谁管我’,至于谁能管、怎么管,基本没有概念。缺乏自主选择养老方式的意识,导致不少老人晚年生活比较被动”。
实际操作中,赵越凡也遇到过老人遍寻身边关系,找不到一个人愿意做自己意定监护人的情况,这在她看来是当下监护领域的难点。“虽说监护人可以是组织机构,我们也做了不少探索,但北京还缺少能提供这类专业服务的社会组织。对没有近亲属做监护人,也没有走意定监护的群体yb体育,民法典规定由村居委会来做公职监护,社区压力、实施难度确实很大”。
她建议,要有政府部门牵头建立老年人监护登记管理制度,对监护关系进行统一登记管理,培育和发展专业监护服务组织和监护监督服务组织。对部分特殊困难老年人,要由民政部门、司法部门、有关组织等提供监护监督,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去哪里养老,是很现实的问题。如果老人被监护人强制送进养老院,在法律上是否行得通?
据了解,老人和老伴退休工资每月加起来有12000多元,想从养老院搬出来,遭到女儿的阻拦。因为大爷的女儿认为,她平时忙于工作和抚养小孩,老人住在家里自己无力照料,住在养老院是最好的选择。
子女强行将父母送进养老院是否违法?父母和子女在赡养方式上出现矛盾该怎么办?
家理律师事务所创始人易轶律师对媒体表示,目前,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行送老人进养老院是违法的。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人,应当提供医疗费;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义务;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进行照顾。
“赡养是子女照顾老人的法定义务,需要尊重老人的意愿妥善地赡养,而不是强迫性地赡养。”易轶说。
老年人作为一个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去不去入住养老院这个问题上,有他们的自主意愿。在他们不同意去养老机构的情况下,孩子是不能够强行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进行照顾的。如果严重一点的情况,涉及到限制人身自由,甚至可能触犯刑法。
易轶补充,如果子女在强制把老人送去养老院的过程当中,有强迫、捆绑、殴打、虐待老人的情形,老年人可以针对这个现象起诉子女,甚至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同时,老人也可以起诉子女赔偿损失,或者是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法律规定的赡养义务,既包括物质上、经济上的支持,也包括精神上的慰藉。这些从法律的角度都是合理的诉求,可以在诉讼中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