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37-9168
400-137-9168
时间:2023-07-24 08:38:42
1xbet体育个人简介:张翔,男,1969年生,陕西临潼人。民商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委员,被同学们称为“民法萌叔”。1991年获得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97年取得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取得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任务并出站,合作导师为王利明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权、人格与人格权,在《法学研究》、《法律科学》、《法商研究》等法学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2016年,被评为我校教学名师。
2003年以前,张翔老师主要从事物权法领域占有制度的研究,在这一阶段,他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从占有到物权》与《论物权变动的理性基础及其实现》。博士生学习期间,他的研究方向开始向主体法转变,这一阶段张翔老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主要方向有三:一为配合马俊驹教授在人格与人格权领域的研究,并合著《论人格权的理论基础及其立法体例》、《论民法个人人格构造中的伦理与技术》;又著《论支配利益的多样性与物权法定主义之协调》、《物权法典规定让与担保的可行性质疑》和《论典制习惯及其在成文民法上的重构》三篇论文,探讨关于让与担保、役权和典权等方面问题;与此同时,其继续了博士学习前关于占有与物权关系的研究,撰写了《支配物的事实与支配物的权利》一文。
在博士后工作阶段,张翔老师又出版了个人专著《自然人格的法律构造》,并参与王利明教授总编的“中国法评注与适用丛书物权法系列”,合著《物权法所有权编》。主持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和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项目,撰写了《论物权法拾得遗失物制度的法律适用》与《商业登记与营业自由》两篇论文。
张翔老师在法律的道路上无法停下前行的脚步,“学无止境”许是对他法律学习道路最深刻的诠释。
在西北政法大学的民法课堂上,张翔老师授课的教室几乎是堂堂座无虚席,除却授课班级之外,在场的往往还有许多其他学院的学生,教务处也贴心地安排大教室以容纳学子。“以走道为界,旁听蹭课的同学坐在教室相对后方的位置。”为了减少旁听同学与原班级同学因听课座位不足可能产生的摩擦矛盾,这条规矩,已经沿用了多年,过去也有学生笑称要“誓死捍卫我们的座位权利”,并将座位记名化。学生的热情,也从侧面反应出了张老师课堂所独有的魅力。
教师梦最初诞生于张翔老师本科学习期间,身为班长的他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教授了一堂课,也正是这堂课,使他得到了“如同有若干年教龄的年轻老师”的评价,这也让他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加之年少时心中怀揣的憧憬与向往,张翔老师最终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教师的道路。“我觉得我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张翔老师如是说道。
如今,他仍对自己教师生涯的第一堂课记忆犹新,“那是堂晚课,我早早地来到教室,发现只有我一个人,我在位置上呆坐了一个小时。”第一次正式上讲台,内心难免紧张惶恐,“我开始讲金庸、神雕侠侣,谈古龙,论齐秦,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通过热闹来吸引学生。”有学生在课后找到张老师,表达了自己对张翔老师授课方式的喜爱,并希望能够拿到他的授课表,方便旁听。再后来,张翔老师开始向知识精炼的方向上发展,将知识点讲的更加深入,以帮助同学们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在北京攻读博士期间,他开始接触司法考试的教学,这也是其教学风格的转折阶段。教授司法考试课程期间,张翔老师发现,本科阶段“讲理论、讲深入”的教学方式对准备司考的学生来说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他们想要知道的,和我所讲授的不一样”,当发现了这一个事实后,张翔老师开始了自己教学方式的调整,必须要将知识点讲述得通俗易懂,以最有效、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解释知识点。改变已经养成了六年的教学习惯,实属不易,教学风格的改变也花费了张老师两三年的时间。然而在改变过后,张翔老师将“用最简单的逻辑把知识讲清楚”这样一种授课的方式带入了大学本科的教学课程之中。由浅入深,再由深到浅,这两个阶段都要求授课者对知识了解透彻。简单易懂,精炼生动,这大概是张翔老师民法课吸引学生的一大重要原因。
“老师,是能够感受到整个课堂的氛围的。”虽然张翔老师的民法课听课学生众多,他甚至难以分清哪些是自己的学生,但他总是能够根据观察“坐标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堂的整体氛围来调整课堂的进度。互动性强、课堂氛围相对幽默轻松,张翔老师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帮助同学们了解民法,促使同学热爱学习。
在日常相处中,张翔老师同样是延续了他一贯随和而亲切的风格,“民法萌叔”,不仅仅是对他上课风格生动有趣的概括,同时也是他日常性格的真实写照1xbet体育。课前或是课后,老师总是被一群热情而好学的学生们包围。有时上完课,从教室到教学楼的门口这样短短的不到一百米的距离,可能都要走上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但是张翔老师仍是耐心地为同学们答疑。若是时间充裕,在课后的交流中,张翔老师更多采用“苏格拉底式”的回答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有些与老师相对熟悉,乐于与老师接触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遇到了困惑或是问题时,也会主动联系张翔老师,希望能够答疑解惑。张翔老师在回忆一位如今已经毕业的同学时,曾这样说道:“我们的关系非常好,他经常会来问我一些问题,像是如何选修课程,哪些课程对他自己所规划的未来能够有所帮助。有自己的目标,这样很好。”也许,成为张翔老师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日常生活中,他也希望能够给予自己的学生以尽可能的帮助。
大学四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需要好好把握的阶段,张翔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西法大的四年时光中能够学会“珍惜时光,不负青春。” (学通社 曹倩倩)
11月2日下午,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专题学习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各支部书记、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学院党委书记李永宁主持会议。 会议集中观看了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中国第二十届中央同中外记者见面会的新闻报道,传达学习了《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及10月25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要求。 会议要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院上下要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其主题和内涵。学院党委和各党支部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点内容,制定系统学习计划,确保学习教育多形式、全覆盖;各教研室和全体学工干部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学院意识形态工作,着力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全面准确地开展各类学习教育宣传,牢牢把握宣传引导的主动权;恪守伟大建党精神,全体师生要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勇于变革、自强不息的工作学习态度,切实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事业发展新局面的生动实践。 【供稿: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
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党委现有10个党支部,其中教师党支部4个,学生党支部5个,行政党支部1个。党员123人,其中教师党员40人,学生党员83人。近年来,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党委坚持把党的领导深入落实到办学全过程各方面,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履行党建工作责任,以党建示范创建质量创优为抓手,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聚焦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结合宪法学、行政法学、监察法学等学科专业特点,打造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品牌,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 一、党建示范建设和质量创优成效显著 学院党委紧紧围绕党建“双创”重点任务,成立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宪法教研室党支部获批学校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并通过验收,同时也成为我校唯一入选首批陕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通过强化内涵建设,凝练打造特色,宪法学教研室党支部以党建引领教学科研,在师生中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形成了符合学院实际、兼顾学科专业特点、可示范可推广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法。通过深入推进党建“双创”工作,学院党支部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明显加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 二、打造特色鲜明的党建研究科研高地 “党建搭台、业务唱戏”,把加强党的建设与促进业务发展相融合作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凝心聚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以优质的学术成果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党建研究主题聚焦我国国家治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等重大命题,体现了法学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资政功能。近十年,参与撰写党建书籍2部,主持或参与党建科研课题5项,发表党建期刊论文35篇。我校2018年依托行政法学院成立“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中心建设,集中学术骨干力量,形成团队优势,发展党建特色科研。中心以党内法规为研究对象,结合团队成员研究特长,通过系列研究活动,在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学术成果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绩。 三、党建与教学融合促进教学改革成效 学院党建聚焦学科建设,紧紧围绕创建国家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找准着力点,把好学科建设方向,助力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创新发展,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同向发力、互促共进。2020年11月《行政法学》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这是我校法学专业唯一入选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紧扣行政法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强化互动性教学等方法的运用,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的公法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课程曾先后获评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9年获评陕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团队多位老师被评为省级、校级教学名师。宪法学科2名教师主持的2门课程,获得校级金课认定。 四、服务依法治国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院党委秉持“面向社会、面向实践、面向地方及西部”的思路,践行科研服务国家治理、服务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的宗旨,鼓励教师立足岗位,利用所学,服务社会1xbet体育。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地方人大立法,建立立法咨询基地,与各级法院、检察院、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校院合作,开展法治宣讲,培训法治干部人才。学院师生连续4年深入山阳县村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0余名教师参加习法治思想、“两纲要一规划”等宣讲、党内法规解读等,累计讲座超过一百场次。学院先后与西安市社科院合作共建西安党风廉政研究基地。与省消防救援总队合作共建我校消防法研究基地。王周户教授当选为“陕西省十治人物”,并被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学院褚宸舸教授带领课题组协助省禁毒委起草推进相关立法,受到相关单位高度肯定。 五、突出专业特色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品牌 为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决策部署,2019年至今,学院党委发挥宪法学专业优势,协助陕西省教育厅连续3年承办陕西省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大赛。在学院党委的带领下,学院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在陕西全省大中小学校园掀起了校园法治文化建设高潮。宪法教研室党支部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全国比赛中指导的学生共斩获宪法演讲比赛冠军(特等奖)1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6次、三等奖2次,在宪法知识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学院教师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受到陕西省教育厅专门发函表彰。 【供稿: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10月28日19:30,由人权研究中心主办,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校团委协办的“公法与人权”讲坛第26期、人权研究中心校庆系列学术讲座专题(九)在线上顺利举行。中国海洋大学桑本谦教授做题为《默认规则与民法的起源》的讲座。讲座由常安教授主持,钱锦宇教授、王丽美副教授、陈凌云副教授、鲁甜博士、李佳飞博士与谈,校内外师生400余人在线上参加讲座。 桑本谦以日常交流的“沉默信号”为例,阐明默认规则的具体含义,进而以默认规则为切入点来探讨民法的起源。桑本谦简要回顾了我国民事法律的历史,借默认规则来分析我国民法中的任意性规范与强制性规范,反思现代民法的功能与分类方法,并探讨了我国现行《民法典》在法理上的优化空间。他最后谈到,在民事关系中给予当事人默认规则上的自主选择空间,可以使当事人更好地回应社会。我们还应更深入地理解民事立法在“负面清单模式”与“路线图模式”之间的取舍。 与谈环节,钱锦宇结合桑本谦在研究思路与方法上的创新1xbet体育,谈到中国法学应有理论自觉,通过反思性精神塑造研究与学术。王丽美谈到,民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公民生活逻辑的法律化。陈凌云联系民法里的默示逾期违约、当事人合同约定等法定规范,为本次讲座的主题举出规范分析的实例。鲁甜认为需要结合合理使用的目的来理解知识产权立法上对模式行为的不同效力认同。李佳飞提出应当以“不说话的道理”来理解默认规则,同时在选择立法模式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常安总结强调,要重视学术研究中的联结与整合,打破学科分野中的割据逻辑与孤岛心态;在实践中发掘多样性,体会思考与语言的魅力。 (供稿:人权研究中心)